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1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307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4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A computational algorithm for maximizing the control efficiency in actively controlling the elastic structural responses during earthquake is proposed. Study of optimal linear control using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hows that applying active control is very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responses for long‐period structure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n adverse effect in increasing the absolute acceleration response. The extent of this adverse effect redu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refore it poses a limit on the maximum control force in order to provide maximum control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shortcoming, maximum control energy dissipation is used to define the most effective optimal linear control law. Less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response are expected as larger control force is applied, but there is always a limit that maximum control energy can be dissipated.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is limit depends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input ground motion, and a general trend is that the maximum control energy decreases as damping increases. Finally,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on a six‐storey hospital building is presen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optimal linear control on a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 from the control energy perspectives.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2.
伊乐藻,轮叶黑藻净化养鱼污水效果试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高光 《湖泊科学》1996,8(2):184-188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伊乐藻及轮叶黑藻净化养鱼污水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伊乐藻和轮叶黑藻对养鱼污水中的N、P等物质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在96h内,它们对TN、TP、PO_4~(3-)-P、NH_4~+-N、NO_3~--N、COD_(Mn)的平均净化率分别为:60.7%,53.6%.74.4%.59.7%,75.1%,63.2%;61.8%,54.2%.85.3%,81.8%,31.4%,33.5%。(2)水生植物在净化过程中,其效率受温度、光照、及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等外界条件的制约。(3)微生物在水生植物净化养鱼污水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段隆臣  杨凯华 《现代地质》1996,10(3):423-426
介绍脉冲电镀在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上的应用研究,探讨脉冲电镀机理,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脉冲电镀工艺参数;研制了脉冲电镀钻头,生产钻头周期缩短了30%。在室内和野外生产试验中,发现脉冲电镀钻头较直流电镀钻头有如下优点:钻进地层适用范围广、钻进时效高。  相似文献   
94.
半拉格朗日、半隐式欧拉方程组大气数值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个具有较高时间积分效率的三维弹性大气数值模式。其中,控制方程为能够描述大气非静力及可压缩性的欧拉方程组,时间积分采用了高效率的“半拉格朗日、半隐式”方案。通过引用一个简化的“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针对大气中深厚湿对流过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对该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和复杂现象进行有效地模拟。试验结果还表明,动力学框架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时间积分,它还具有较好的频散特性,保证了空间计算的精度,从而完好地描述了风暴的形态。  相似文献   
95.
The spatially distributed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delivery model WATEM/SEDE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riparian vegetated filter strips (RVFSs) on river sediment delivery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For a field plot with a straight slope, sediment reduction by the RVFSs is comparable to results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al set‐ups elsewhere (i.e. >70%). However, at the scale of an entire catchment, sediment reduction is much less (i.e. ±20%) due to (1) overland flow convergence, which reduces the sediment trapping efficiency of an RVFS, and (2) because part of the sediment bypasses the RVFSs through ditches, sewers and road surfac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t the catchment scale, RVFSs should be accompanied with other conservation techniques that are more appropriate for reducing river sediment loads, and that also reduce on‐site soil erosion.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6.
蒙脱石提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雪梅  王延利 《岩矿测试》2006,25(3):252-258
总结了蒙脱石的各种提纯方法及其试验原理和提纯分离效果。主要涉及重力选矿、水力分析、絮凝法、离心分离和化学提纯。对电泳法提纯作了简介。研究证实,与蒙脱石粒度相近的方石英和石英微粒等杂质很难去除。氢氧化钠溶蚀法会对蒙脱石、石英和方石英同时产生溶蚀,引入新的物相杂质。  相似文献   
97.
应用最优化模型分析活断层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应用基于“多态”前兆模式及效能评价的最优效能单项模型参数选择方法,分析了3个地震带活断层(Qp3—Qh)与地震(M≥6)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套地震带地震较集中分布在距断层20km的范围内,用其对6级以上地震进行地点预测有较高的准确性,R值达0.5,而对祁连山地震带30km范围内地震的发生地点进行预测,R值却仅为0.14  相似文献   
98.
李丽清  李群  和国文 《地震研究》2006,29(2):122-124
在滇西北地区(25°~28°N,99°~101.5°E)用不同的统计窗长和滑动步长,对当前常用的地震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6个预报指标:频度N、缺震、能量E、断层总面积ΣE、空间集中度C值、地震活动度S值。这6项指标对滇西北地区及周边区域1990年发生的M≥5.0地震有较好的短期映震能力,但丽江7级地震前,6个指标只有缺震出现了明显异常,达到预报指标,其余5个指标都无异常显示。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6项指标对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6.7级以上地震没有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丽江7.0级地震最显著的特征是短期阶段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平静。因此,仅仅依靠地震学指标实现短临预报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
云南地区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及其短期映震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平建军  苏有锦 《地震研究》2006,29(4):325-331
选取了云南地区34个台站的55项映震能力较好的形变、地磁和地下流体前兆观测资料,计算并提取了这些前兆资料的单项及综合地震前兆信息量,并对其采取一致性的异常判定标准,统计异常对云南地区M≥6.0地震的映震情况及预测效能,进而确定了云南地区M≥6.0地震的短期综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均值、非均值模型中研究了复合剂驱油动态实验过程。观察及分析了复合剂驱油特征和效果,对复合剂驱油段塞前缘进行了实时跟踪,得到了复合剂驱油段塞前缘油墙的形成及剩余油分布与运移的二维图像,给出了复合剂驱油后,剩余油的饱和度分布曲线。实验表明:在层状非均值地层中,若渗透率差异大,复合剂段塞主要进入高渗层,而波及不到低渗层,即复合剂波及效率低。若渗透率差异小,复合剂段塞大部分进入高渗层,有少部分进入低渗层,即复合剂波及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